搜索
搜索

04
04

04

3
3

3

2
2

2

您的位置:
首页
/
/
/
【人物】《测绘时空》专访嘉宾——龚健雅院士

【人物】《测绘时空》专访嘉宾——龚健雅院士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2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是当前中国测绘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从事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现已成为GIS软件的主流技术。他主持设计资源三号卫星和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人物】《测绘时空》专访嘉宾——龚健雅院士

【概要描述】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是当前中国测绘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从事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现已成为GIS软件的主流技术。他主持设计资源三号卫星和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 分类:行业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1-12
  • 访问量:0
详情

他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他以榜样为引领,一路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中驭风前行,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在201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本期《测绘时空》专访嘉宾——龚健雅院士。

 

人物档案

 

 

龚健雅,男,1957年出生,江西樟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教授,博士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是国务院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

 

龚健雅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先后在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和工作。期间,曾到美国波士顿麻省州立大学地理信息、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教授。1992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丹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龚健雅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并成为GIS软件的主流技术,并率先研发了面向对象GIS软件GeoStar,在中国测绘、国土和电力管理等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于二十一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络三维信息共享集成平台GeoGlobe,成为中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主持研发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并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学术论著:

 

 

龚健雅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发表论文500多篇,论著他引共20000多次。

 


研成果奖励:

 

 

龚健雅先后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1项排名第四)、省部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7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Dolezal成就奖1项。

 

不断耕耘,不断收获

 

 

1983年,龚健雅被学校选派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深造。“去武测进修最大的收获,第一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因为作为中国测绘最高学府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有很多对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国内外众多测绘学者以及研究人员都会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做访问和开展学术交流会,因此我也认识并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测绘前沿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应用;第二是系统地学习了240多个学时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课程,课程涵盖了基础摄影测量学、解析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等,另外还听了几门研究生的课。”龚健雅十分珍惜也十分感谢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进修一年的经历,这不仅扩大了他的知识面,还夯实了他的专业基础,让他更有底气站在讲台上为学生授课。1984年,龚健雅回华东地质学院继续担任测量系讲师,主讲《航空摄影测量》至1988年,在华东地质学院执教的6年里,龚健雅相继被学校记大功2次,还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师”。

 

拜名师,取真经

 

 

龚健雅回述:1987年,我借在大冶铁矿做科研项目的机会回武测探望航测系的老师,当我去拜访朱宜萱老师时,朱老师不在家,李德仁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和我交谈起来。我在武测进修时李老师还在德国留学,他1985年回国以后可能经常听航测系的老师或者朱老师提到我,所以当我一报名字,李老师就对我说系里老师和朱老师经常提到你,说你既聪明又很勤奋。他说,“你调过来吧,我们系会很欢迎你。”我当然非常高兴,但是我说我现在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生,没有研究生学历,调武测可能会有困难。他又说那你考研究生吧。但我当时凭研究成果正在申请中南矿业大学在职人员的硕士学位,所以我说我已经30多岁,工作了6年,再来考硕士研究生,似有不值。李老师又说那你直接考博士吧。我当时真是高兴坏了,没有想到我一个本科生,李老师能够让我直接考博士。在这之前我与李老师并不认识,既不是他的学生,也没有深入交往过,仅凭其他老师的相传评价和当时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李老师就让我一个当时仅有本科学历的年轻老师直接考博士,那时候武测招收不多的博士生,一个系大概就招一个,整个武测就招三个,我当时回应说我会努力准备也与李老师保持了联系。后来通过考试、面试等层层考验,我成功被录取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王之卓院士和李德仁教授联合指导的博士生。龚健雅回顾说他和李德仁老师相识以及成为李德仁老师的博士生那段经历如今还历历在目,称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让他和李德仁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缘,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和研究方向。

 

寄语广东测绘

 

 

谈及对广东测绘未来的期望,龚健雅希望与广东测绘有更多的合作,像1996年吉奥之星落地在广东时与广东友好合作一样,继续联合开展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申报等多方面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别是广东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拥有较好的资质,在20年以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现阶段测绘又与自然资源密不可分,此种改变说明测绘的职责显著扩大。”龚健雅提到原来的测绘比较偏重于静态测绘,希望在未来更多的是动态监测,构建实时的动态监测系统,从而在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希望在广东率先推动智能化测绘技术的研发,实现数字化测绘向智能化测绘转型升级,继续能在全国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广东测绘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东测绘人的成长。龚健雅希望广东新一代的测绘人要勇于探索追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争做测绘示范榜样。他提到在第一次数字化测绘转型期间广东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梁宜希,广东省国土厅航空摄影测量大队大队长叶炳楷、副队长周一等及一些科研人员都尽心尽力投身于项目技术攻关中,在整个数字化测绘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希望广东新一代的测绘人不仅要领会榜样的精神,更要发扬榜样的力量,扎根在测绘土壤中,争当做在测绘领域中不断搏击风浪、促进广东测绘走上新台阶的测绘先锋。

 

源:广东省测绘学会;作者:白玉宁

注:本次专访详情将放在《测绘时空》2021年第一期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经企业自愿申报、各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我公司获评“山东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对我单位过去几年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研发投入的积极肯定。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单位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加大科研投入,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4月15日,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在山东日照市举办2024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人员培训班。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一级主任科员任艇、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艳萍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济南市(含中央驻济、省直单位)、枣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络处)、测绘资质单位、会员单位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工作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620余人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 开班式上,任艇代表省厅国土测绘处讲话时强调,一是质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质量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生命线,质检人员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力量。在2023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王广华部长向全体测绘工作者提出了“四个为”工作要求。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升级,服务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完善时空信息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价值,补齐基础数据管理制度政策供给短板,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这些都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实现这些目标永远绕不开质量这条生命线。 二是质检工作依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各单位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各级质量监管力度显著加强。但是,产品、成果和服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制度上不落实、能力上有欠缺。特别是近几年测绘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成果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等新成果质检标准,都对质检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走好质检之路,需要抓思想、抓落实、抓培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重视了,行动上才会有落实。大家要认真学习关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争当法律的维护者、质量的坚守者、数据的保护者。要从生产组织上找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抓质量,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还要抓好培训。一方面抓好质检人员的培训,及时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另一方面要抓好生产人员培训。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时刻紧绷质量这根弦。 此次培训,省厅国土测绘处、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给予高度重视,邀请业内专家授课,全面讲解质检、新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等,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强,旨在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强化全员业务质量意识,树立从业责任意识,扛起质检工作重任,守好测绘成果质量的生命线。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落实到位,打造精品工程,靠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希望质检工作者勇担职责使命,全面提升测绘成果整体质量水平和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业务能力水平,助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 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委托,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对报名参加2024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质检管理人员培训的3028人分五期进行培训。目前质检培训工作全部结束。  
为全面展示我省测绘地理信息最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效能,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精准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2024版《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目录涵盖测绘基准成果、基础测绘成果、专项测绘成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地图产品五大方面,包含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大地控制网、水准控制网、似大地水准面、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地表形变监测、实景三维山东、水下地形测绘及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现向社会进行发布。 登录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http://dnr.shandong.gov.cn/),在“省级网上政务大厅”栏目下点击“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即可查询。(地理信息管理处   国土测绘院  地图院)
202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十大亮点   (按时间顺序)   01   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   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2-2025)》,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建设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主要成果与汇集、组织实施等进行说明。1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功完成首次实景三维相关软件测评并发布测评结果。2023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建设驶入快车道。我国已初步确立以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中国、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   02   我国北斗系统、遥感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2023年5月、12月,第56颗、57和58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3颗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对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设计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11月,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3年,我国成功发射多颗遥感卫星,其中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数量大幅增长,丰富了我国卫星遥感数据产品。3月,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女娲星座”首发4颗SAR卫星成功发射。5月,武汉大学、山东锋士等单位牵头研发的全球首颗Ka频段高分辨率SAR卫星“珞珈二号01星”成功发射。6月,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绵阳星座”“涪城一号”SAR卫星成功发射。7月,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矿大南湖号”SAR卫星成功发射。8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应急减灾高轨SAR卫星)成功发射。     03   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持续开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继续常态化做好清欠工作,并委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开展监测工作。首次监测填报工作已于2023年7月完成,协会已将监测数据上报自然资源部。自2024年起,每年1月、7月填报2次。除自然资源系统外,协会还开展了各领域拖欠地理信息企业账款情况的调研,并向农业农村部、住建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等提交了调研报告并得到积极反馈。   04   地理信息进一步助推自动驾驶发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印发了有关自动驾驶地图安全应用的通知,修订了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审查技术规程,在确保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开放高级辅助驾驶地图普通道路应用,进一步释放地理信息潜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自动驾驶等新业态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以及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启动,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自动驾驶技术由测试示范稳步迈向商业化应用。   05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2023年8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10月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意见》精神指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和协会各方面工作。   06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成功召开   2023年11月,由自然资源部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成功召开。大会举办了主论坛、颁奖、科技与产业发展沙龙、37场分论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和“测绘地理信息+北斗”之夜等活动。1.2万多名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领域工作者参会观展。   07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1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787亿元,增速达到3.5%,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9.3万家,产业从业人员将近400万人。   08   百强、上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17.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8.7%;71家内地地理信息上市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165.7亿元,同比增长11.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11.1%。2023年,经纬股份、司南导航、禾赛科技、纳睿雷达等企业成功上市;道达天际、星图测控、星图维天信等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百强、上市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视增强核心竞争力。各企业产品研发活动活跃,发布多项地理信息新产品新技术,软硬件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09   李清泉、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院士长期从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针对变形测量面临的“测快、测全、测准”挑战,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等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童小华院士研究领域方向为行星测绘遥感,研究成果推动了测绘遥感从地球到深空天体、从广域到实时的技术发展, 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支撑多项重大工程。   10   地理信息产业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2023年,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不断释放。地理信息产业各界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深度应用、创新发展。5月,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的“2023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推动地理信息与各应用领域之间进一步加强跨界交流与协作。协会各工作委员会在各领域不断探索、活动异彩纷呈,各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在成果转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在技术与应用创新等方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END  
为更好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2024年1月5日我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开设分公司,平阴公司负责人由王树森同志担任。
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主营业务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531-85938870 0531-85938870
服务时间:
8:00 - 19: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时代总部基地六区50号楼503室

页面版权所有:山东龙远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0035783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济南二分